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200212004095-260405?chdtv
以貧富差距為主題的韓國電影《寄生上流》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肯定,電影中為凸顯上流社會的豪宅,鮮明對比了貧窮半地下室的底層生活,富豪身份與品味的代名詞,除了豪宅、名車,也包括劇中豪宅內的藝術收藏品。
雷相畫廊總監雷建鈞分析在台的「上流」社會,以藝術收藏品打造居家品味者也不乏其人,知名的藏家包括國巨的陳泰銘多收法蘭西斯培根、彼特多伊格、威廉德庫寧等歐美知名藝術家;富邦蔡明興最知名的收藏則是持續收藏華人藝術家常玉、朱沅芷的作品;元大馬維建則被視為私人收藏趙無極最豐富、完整者。演藝圈名人周杰倫則收藏有米切爾.巴斯奎特、喬治.康多,日前更於台北當代藝博會買下艾迪馬丁內斯作品,引起不少話題。
高士畫廊負責人劉素玉與紅野畫廊李博文均指出,台灣收藏家會陳設在家裡的藝術品,首先考慮的要素為「名家之作」,劉素玉表示:「要讓客人一看都認識,主人不必大費周章介紹」,李博文表示:「再以藏家自己的愛好來分,喜歡書畫的就掛張大千、齊白石、吳冠中;喜歡油畫的就是趙無極、朱德群、常玉;收本土藝術家的就以陳澄波、朱銘為主。」
雷建鈞指出,在超級名家之外,台灣藏家也偏好奈良美智,草間彌生等日本藝術家,李博文分析,台灣和歐美藏家屬性仍不同,對歐美的藝術名家,除了畢卡索、莫內、夏卡爾外仍屬陌生,也少買未成名藝術家作品,因此村上隆、草間彌生這些藝術家作品,30年前未必肯買。近年收藏界受到流行話題影響,KAWS這類潮流作品或療癒風,甚至「誤讀」為療癒系的奈良美智,也進入台灣藏家的收藏光譜內。李博文指出,如愛狗藝人蕭敬騰收藏黃柏仁的狗雕塑,也多基於療癒和共鳴。
除了知名度、療癒性、話題性,劉素玉指出藏家會放在家中的作品也重視有大氣、華麗、圓滿之意,如薛松的焚燒拼貼,姚瑞中的金箔山水、曾雍甯的原子筆畫等。此外,台灣亳宅的藝術品擺設,多少仍尊信風水,劉素玉指出,一些設計師為客戶選藝術品時,會選擇山水畫,代表有靠山、有財運;若是雕塑品,則忌諱尖角而以圓潤為佳。
以價位而言,雷建鈞分析,頂尖富豪偏好百萬至數千萬美金的作品;一般富豪的預算約在10萬到50萬美金之譜,新銳藏家則選擇5000至1萬美金作品為主,李博文也建議,若是薪水階級的藏家,不彷從月薪或年薪的1/4開始規畫收藏預算。可接受的作品尺幅,則受居家空間所限,100號以內作品較有市場,雕塑品則以1公尺內為佳。
(旺報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