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dpi.media/article/25035
身處自由思想當道的世代,橫跨政治、歷史、社會、藝術與人文等多個面向。過去人們習慣將所見所聞自我定義,而現今世人則奮力地想撕下固有標籤,欲打破思想框架與限制,展現更多元的繽紛風貌。但事實上,我們真的跳脫既有的框框了嗎?
「你的畫好似一場夢。」這是多數人為臺灣藝術家黃柏勳的創作所下的註解,縱橫在他的作品裡,那些柔軟的、會動的、繽紛的、奇幻的盡收於那一幅幅畫作中,好似遊走在現實與虛幻般的寧靜神秘,而個展《既豐富又寂寞》的命名由來,是黃柏勳對漫漫創作生涯概括的解釋,也彷彿體現了那些活在當代的後人,對這個大千世界的深切感受與生命體驗。
今日就讓我們跟著藝術家黃柏勳的美感巡禮,放下既有的思考模式與有色眼光,以最純真的模樣感知他眼中這個永遠豐富、永遠寂寞,且永不消失的美麗寂靜世界。
Q:請與我們分享你最喜歡或滿意的作品。
A: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這件純白畫作,這是《吉光片羽》系列中的作品,其實我每檔展覽都會有一張「毛球」創作,因為它很枯燥、無聊,我畫了很久大約三個月,但不是每天畫,偶爾會畫別張,同檔期大概三到四張會一起完成。那因為它的元素很單一無聊,我覺得在展場中會是比較特殊的存在。
Q:畫作過程中同時繪製不同主題的創作,不會有靈感消失的窘境嗎?
A:我在美術領域反而比較像做數學、做工程、做設計的人,與其說畫畫要有Fu才創作,我更重視「邏輯」,像是畫圖的順序從前到後,哪個顏色要搭哪個顏色,這是可以去計算的,因此不會產生靈感消失的問題。
Q:為何會選擇「壓克力顏料」作為主要繪畫媒材?
A:首先是壓克力乾得很快,之前畫油畫乾的速度就很緩慢,我原本是很喜歡畫水彩。因為水性材料有流動性,比較透明、輕薄,我喜歡那個質感,壓力克顏料其實是塑膠的一種,發明到現在七八十年,相對油畫幾百年的歷史,是一種較新的媒材、乾得又快,蠻吸引我的,加上碩士班是研究抽象繪畫,裡頭很多當代藝術家都是以壓克力作為媒材。
Q:你會如何描述自己的風格?
A: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,感覺應該要被歸類或被定義,可是我又覺得不想被分類,我希望藝術家是獨一無二的,因此不是很喜歡談説自己是哪個學校畢業的,因為那會有種標籤。有時候也很矛盾,心想應該要被分類一下,免得都搜尋不到,但又不想被世俗框架綁住。
Q:會希望觀眾走進你的畫展,帶有什麼樣的想像與期待嗎?
A:我覺得目前為止認識跟接觸到的朋友來看我的作品,他們的想像與期待遠比我預設的多很多,他們會跟我講很多故事,讓我覺得「Wow」原來我的創作有這個功能,所以我不需要去期待什麼,因為他們給我的反而更多。
Q:畫作中常見的「小黃球」對你來說有什麼特殊含意嗎?
A:其實它原本只是大型作品裡面的小元素,因為變數很多,我會畫這個不代表有意義我才畫,是因為這個小東西我覺得好玩。道理就像你今天晚餐要吃鹽酥雞、滷味還是火鍋,有時候並不是身體需要這個養分才去吃,可能就是一個念頭想吃,不一定會有一個理由,我覺得創作有點像這樣。所以我便開始思考:能不能去做一個元素很單一,把它畫成一張作品,甚至做成一個系列。
Q:從一開始的平面繪畫到後續的立體造型,是什麼原因讓你開始擴充自己的創作領域?未來有更多想嘗試的新方向嗎?
A:因為我很想要蓋一座「樂園」,像是一個花園,不是用畫的而是你可以走進去。可是我們不見得辦得到,它有很多的限制,才想說先做一朵,在2015年的時候做了一個很大的立體作品,來源就是畫作中的一個元素,看起來像樹,卻又有點像蕈狀雲的東西,後來才慢慢有實體化,開始有更多機會做一些實體化的主題。除了平面繪畫與立體創作,我也有做動畫,那未來也想嘗試擴充實境的領域。
Q:近幾年,你的作品出現了不少「分割畫面」構圖,是什麼原因讓你開始想探討「內與外」、「日與夜」、「上與下」等兩極的相互關係?
A:之前在台南的時候,我很喜歡去海邊看海。因為台南很熱,基本上都是傍晚出去,加上南部又很悠閒,一待就是待到深夜,所經歷的都是日夜交界時間,這段魔幻時刻會有很多事在發生,就像作品〈邊境微光〉,你會覺得當下好像有很多事情正在進行,我才將日與夜的晨曦光影同時用畫筆記錄下來。
Q:你曾說過多年來的各地居住經驗,滋潤了創作土壤的絕佳養分。可以與我們分享你最喜歡或印象深刻的故事嗎?
A:故事實在太多了!近期的話是國慶日放煙火,前幾天跟朋友討論看過印象最深刻的煙火,那是我在陽明山上看到的。因為我住在陽明山的竹子湖附近,從山上往下看,可以看見大部分的台北盆地,通常在都市看煙火會有一些黑煙遮蔽。而當我在陽明山看煙火的時候,它就像爆米花般啵啵啵綻放,只是我沒有把它畫出來(笑)。像我有次在高雄壽山當兵的時候,在夜晚的閃電裡看見了彩虹,當時也沒辦法拍照,因為阿兵哥不能帶相機,可能拿出來的當下也來不及拍,實在是個非常難得的經驗。
Q:在你的畫作中,發現了不少小店與房子的元素,是否有帶有什麼特殊含義?
A:因為我喜歡我們一群人可以有個老地方,像我如果說:欸今天下班後老地方見。你就會知道那是哪裡,可能是學校操場的溜滑梯、哪顆大樹下、哪間店等等。我想畫一個擁有集體記憶的地方,這可能是種補償作用,因為一直我沒有老地方,一直在搬家的緣故。
Q:當你在選擇配色的時候,腦海中會有自己隱含的公式嗎?
A:以前做了很多平面設計,畢業後學校也找我回去當色彩學老師,我就會一直去研究配色邏輯,後來發現哪個顏色配哪個顏色氛圍很特殊,沒辦法用名詞去定義。而我早期的顏色比較生,看起來比較艷、比較強烈。現在我希望你看到某些系統色,你會第一眼覺得那是黃柏勳的配色,那其實我的作品大多都是「藍配橘」。(d編驚覺:真的是如此!)
Q:工作時有什麼習慣或怪癖嗎?
A:因為我不是用調色盤上色,是用一種塑膠刮盤,當壓克力乾了之後會形成一層塑膠薄膜,我會用推刀把顏料推起來,把推起來的顏料通通收集在玻璃缸子裡。每天起床刷完牙、吃完早餐,我就開始刮調色盤,刮完收一收開始上工,畫到晚上就不想收,隔天起床又開始刮,算是某種儀式感啦(笑)。
Q:繪畫之於黃柏勳,代表著什麼?如果不當插畫家,曾有想過自己會做什麼嗎?
A:我們小時候都很喜歡畫圖給旁邊的人欣賞,你會看到他們笑得很開心,畫個漫畫或是奇怪的圖,自己也會很開心。所以我一直希望可以做出陪伴我自己,也可以陪伴看到它的人的創作。我在想如果不當職業畫家,可能會去當壁畫師傅,因為我以前是畫壁畫的,那時候想說應該當職業畫家比較好,現在想想應該當壁畫師傅,可以畫大張的比較過癮(笑)。小時候也想過去當電影看板師傅,沒料到長大之後,這個產業就沒落了。
Q:未來有其他規劃嗎?請與我們的讀者分享吧!
A:原本不少,因為今年遇到疫情改變蠻多的,這個展算是我很堅持要完成,等這個展覽結束後,我會先收尾去年接的一些案子,接著我在南部接了一個大型壁畫,之後會想去南部待一個月。
後記:
當我們問起黃柏勳畫作怎麼都沒有落款時,他娓娓地回答:「我覺得作品是偉大的,人是渺小的。」,這番話著實讓d編對藝術創作有了更寬廣的見解,正如同他所說不想被俗世框架定義,當人們專心致志於觀賞作品時,那些既有的風格與流派早已不重要,當鎂光燈聚焦於創作本體,才是自由思想的真正體現。
徜徉在橘橘藍藍的氛圍裡,感受那日暮交界時的奇幻魔力,剎那間便是永恆。走訪一趟黃柏勳個展《既豐富又寂寞》,或許你會意外發現不一樣的爛漫光景。
INFO
展名|既豐富又寂寞 Rich but Lonely 黃柏勳 個展
展期|2020/10/13 – 11/1 (逢週一與10/22休館)
開幕|2020/10/17 PM:3:00-6:00
地點|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30巷18弄11號1樓
電話|02-2393-8800
Instagram| moo_dan_studio
–
source:黃柏勳
(dpi 設計插畫誌 )